汉灵帝以来,天下兵乱,加以饥馑,民不聊生。
毗陵地处江南,远离中原,本来受到战乱的波及不如中原大。
但江东一地早期强宗遍地,加上吏治昏暗,大户与官府勾结,自成王法。
他们剥削百姓,江南庶民苦不堪言,纷纷逃入山中,成为山越为祸江东各地。
在任何时代,战乱对庶民的破坏是最强的。
他们原本就是自给自足的个体农耕经济,战乱一旦到来,这种脆弱的不受保护的个体农耕经济,瞬间受到了致命的破坏。
家中存粮被抢走不说,已经种植好的田也遭受到了破坏。
许多江东的名门望族,自然不会放过这么好的良机。
他们家中储粮丰盛,他们先拿出一些存粮用高昂价格卖给百姓,为了活命,百姓只能纷纷倾家荡产买下这些粮食应急。
但应急过后,因为家中无甚余财,连明年的稻种都买不起。
甚至还未等到明年,先前所买的粮食都已经吃完,因此无奈之下他们只能以田地作为抵押,借贷于各家大户。
可是江东的总体动乱局势并没改善,若再遇上天灾,性命都难保,又何谈有收成可以还债?
于是第一年贷田地,第二年贷家人,第三年贷自己,一年一年后,他们手中的筹码越来越低,借贷的数目却越来越大。
不出三年,就会有大量的人迫于生计,只能让自己失去了自由身,成为了那些债主大户的家中佃奴。
无数的庶民家庭家破人亡,而许多江东大户却借此快速发展起来,他们借助于良好的名望为自身洗白。
他们有时会造桥铺路,但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,他们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出自己的乡,造桥铺路只在县城范围内,那么那些善举是造福谁?
造福的是,那些喜欢依桥作诗的世家子弟。
但世事无绝对,大部分世家贪婪无比,榨取百姓的鲜血当做自己发展的养料,可是总有些世家是清醒的。
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贪婪而为自身埋下隐患,也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,放弃了他们能够成为人上人的根本。
在当初,恽氏一族族长恽泰见许多世交强取豪夺,家业越来越大,他的心思便也动了起来。
他本欲有样学样,通过此法来让恽氏的家业更上一层楼,但他长女恽清在知道这个消息后,却及时劝阻了他。
恽清对他言道,“今世乱而欲多积财田,匹夫无罪,怀璧其罪。
又县里百姓多饥乏者,不如以谷物赈济贫民,以财物结交豪杰,如此广施恩惠,方为乱世之道。”
恽泰当时迟疑,恽清再劝道,“吾恽氏以经学起家,根本在于学业及声名。
若因发展产业而污名,纵使最后富可敌国,将来也恐为他人口中之食。”
说完恽清还举了一件当时震惊天下的大事,那就是董卓烧毁雒阳,迁都长安。
在这一件事中,多少巨豪之家人财两失,惨死道边,但那些名士受到的损害却不大。
听到恽清举出这个令人心惊的例子,恽泰最后才决定听从恽清的建议。
他不仅罢了强取豪夺百姓家产之意,还拿出一些粮食赈济贫民。
虽然赈济的不多,但也让恽氏在毗陵中的清望不仅没下降,反而还略微有点提升。
其实在当时的环境之下,如恽氏一般作为的并不是只有这一家。
如陆家在陆逊的指导下,也采取了这种做法,还有当年的鲁肃自散家产也是出于这种考虑。
后来孙策投奔袁术,其家人本在徐州境内居住,但被陶谦迫害只能南逃回江东。
孙策家人到了毗陵县后,恽清向其母提议道,“听闻母亲与孙家老夫人有卷帕之交,其既落难至此,母亲何不接纳其入府,好生恩养乎?”
恽清之母常氏听后有不愿。
孙家自孙坚死后声威大跌,且孙坚在世时,曾经擅杀名士,在江东士族中的名声并不好,所以常氏对这件事有所犹豫。
恽清却看出常氏犹豫为何,她坚定己见对常氏说道,“破虏将军虽死,但其长子孙伯符在江淮一地声名不输其父,多为江淮俊杰所附。
如此少年,来日成就定不止仅为一校尉,母亲今日若能接纳恩养其家人,来日对我恽家必有助益。”
常氏也不是一般女子,她听了恽清的话语之后觉得有理,便从恽清之见,派人礼遇孙母并将其家人一起接入府中。
后来孙策快速崛起,数年间就成为了江东之主。
在其成为江东之主后,虽然其本身对江东士族没什么好感,但念及恽氏对其家人的情谊,他在位时,对恽氏还是颇为礼遇的。
当日恽清对其父的建议需要时日判断,对其母的建议却很快应验。
经那事之后,恽氏家中上下对恽清就起了佩服之心。
因此今日恽清贸然闯入厅中,对恽泰说出那句话,恽泰第一反应不是认为恽清无礼,而是反而细细思量起恽清的那句话来。
恽清身材高挑,容貌殊丽,今日的她一身白衣,更是衬托着她有了一股出尘的气质。
她莲步轻移,来到恽泰身前一拜后说道,
“张允放下此大罪,张氏一族断无幸免之理,张温身为其子,虽年幼,但君侯一定不会放过他。
如今程县尊、徐中领军兵围在外,虎视眈眈,他们现在不冲进来,乃是看在吾恽氏曾对太夫人有恩。
但若是父亲迟疑不交出张温,此二人一怒,率兵冲杀进来,治吾恽氏一个包庇叛逆之罪,到那时,恽氏之覆灭只在朝夕之间矣。”
恽泰知道恽清说的有理,只是他也有自己的顾虑,他叹了一口气说道,